不少洋服装来自停尸房废品站 避免病菌危害这样鉴别洋垃圾
你有没有买过号称“外贸尾单”或“出口转内销”的衣服?近日有媒体暗访发现,广东碣石洋垃圾产业长盛不衰,走私来的旧衣服再次“翻新”,以名牌“外贸尾单”在网上翻倍售卖。知情人士透露,不少洋垃圾来自国外停尸房及废品站,有的从尸身上扒下,还带血……一位旧衣服行业从业者介绍,带血的衣物,人家用洗衣机洗一下就行了,有的从死人身上脱下来的,根本不消毒。
来自停尸房、殡仪馆
废品站的洋垃圾
“洋垃圾”是指我国明令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,主要有废矿渣、废电池、电子垃圾等工业废物,以及旧服装、生活垃圾、医疗垃圾等。
“洋垃圾”服装产业在我国并不是新鲜事,早在1999年就有报道。距今最近的一次报道是去年11月,深圳海关集中销毁441吨走私废旧衣物。而在此不久前深圳边防刚截获了一批549吨重的洋垃圾服装,其数量之大令人震惊。
那么,这一批批“洋垃圾”究竟是谁的旧衣服?
包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、国家工商局和卫生部、医学专家在内的多方权威单位及人士均曾公开表示,这些洋垃圾来自日本、韩国、美国等国家的垃圾场、废品处理厂及医院、殡仪馆,有些是病人不穿的,有的甚至是从死人身上扒下来的。
调查人员介绍,这些旧洋服装流入后,商贩将其中档次较低的用自家洗衣机简单清洗、熨烫。档次较高的,则拿到干洗店清洗,然后就加上商标,打着进口服装的招牌将这些未经任何消毒处理的服装销给消费者,有时还会加上名牌服饰商标。此外,早期也不乏商贩对旧服装不进行任何处理就出售给顾客的情况。
“洋垃圾”产业利润有多大?
对于国内走私商而言,出售“洋垃圾”,可以赚取高达数倍的利润。同时,分拣人力成本低,也是这些人赚取暴利的另一要素。
与香港的海上距离仅115公里的广东省陆丰市南部的碣石镇,是我国境内最大的“洋垃圾”服装集散地,这些服装多经此中转后销往全国各地。
碣石镇经济基础薄弱,加工销售旧服装启动资金少、技术要求低、需求稳定,因此当地大量闲散劳动力以此谋生,逐渐形成全国闻名的“专业”市场。
2009年央视记者暗访了广东省陆丰市碣石镇洋垃圾服装市场,当时冒着生命危险,在河水中躲藏半个多小时才逃过了不法业主的报复。
之后当地的服装黑产业虽然屡次被媒体曝光,并受到多轮清理整顿,但即使在这样的高压打击下,碣石镇明目张胆经营的店铺仍不在少数。
在碣石镇,店铺老板从中转地拿货时,好点的按件批发,差点的就“论斤称”,一般1块钱1斤,几乎不需要成本,利润空间很大。拿到货后首先做的是分门别类。接着,他们用板刷和去污剂把衣服上一些较为明显的污渍刷掉,然后进行补纽扣、换商标等工序。
“洋垃圾”走私的利润也可谓惊人。据人民日报此前报道,境外百余美元一吨的“洋垃圾”,通过伪报品名、伪装货物、伪造单证等手段走私入境后,再进行分拣加工,可以产生10倍、甚至更高的利润。
“洋垃圾”服装的危害
医学专家称,这些走私旧衣物含有大量致病病原体,抵抗力弱的人如果接触到这些病原体,极易造成肠道、呼吸道等方面的疾病,严重危害公共卫生安全。
福建省纤维检验局曾对媒体暗访取得的“洋垃圾”服装参考有关检测方法进行了微生物检测。
结果发现:与普通存放的新衣服相比,洋垃圾服装含有明显较多的细菌。其中有一件衣服的细菌数超过了5600个,另外两件也都超过了1200个,而普通的新衣服上细菌数只有200个左右。
据有关文献介绍,这些服装还可能带有结核杆菌、鼠疫、霍乱等各种疾病传染源,有些病菌存在引发大面积疫情的严重危害,危及人类健康。而某些致病菌是无法通过一般的洗涤方法来彻底杀灭的。
由于大多是日韩的衣物,在款式设计上比较新颖,备受年轻人青睐,90后大学生是“洋垃圾”翻新后的所谓“外贸尾单”服装购买的主力军。受年轻人欢迎是这些店铺“长盛不衰”的一大原因。
链接
怎样鉴别洋垃圾?
第1步:衣服独一件,没有同款其他号。洋垃圾服装款式一般都是以单件出现,很少有相同的款式和规格,卖家库存数量基本都是一。如果同款衣服不止一件,基本就可以判断不是洋垃圾了。(设计师定制除外)
第2步:商标显旧,主标和洗标卷曲、发黄。洋垃圾服装因为被长期穿过,洗过很多次,所以商标会卷曲、松斜、发黄发旧,规格、号码模糊不清。很多网上卖的外贸衣服的商标会被剪掉后出售,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剪标。
第3步:看关键位的新旧,如肘部、领口等。洋垃圾衣服被穿过,腋下和肘部因为经常会弯折,所以很容易产生褶子;洋垃圾衣服的领口因为经常会和脖子摩擦,所以会有很明显的穿过的痕迹,比如发黄、有光泽等。如果是毛衣,则要看是否有起球,有很多球球的毛衣可以肯定是被穿过。
第4步:拆封后闻是否有异味产生。这类衣服很多商家都不会去进行彻底清洗。首先他们怕麻烦,其次就是怕这些衣服会感染到自己。
来自停尸房、殡仪馆
废品站的洋垃圾
“洋垃圾”是指我国明令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,主要有废矿渣、废电池、电子垃圾等工业废物,以及旧服装、生活垃圾、医疗垃圾等。
“洋垃圾”服装产业在我国并不是新鲜事,早在1999年就有报道。距今最近的一次报道是去年11月,深圳海关集中销毁441吨走私废旧衣物。而在此不久前深圳边防刚截获了一批549吨重的洋垃圾服装,其数量之大令人震惊。
那么,这一批批“洋垃圾”究竟是谁的旧衣服?
包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、国家工商局和卫生部、医学专家在内的多方权威单位及人士均曾公开表示,这些洋垃圾来自日本、韩国、美国等国家的垃圾场、废品处理厂及医院、殡仪馆,有些是病人不穿的,有的甚至是从死人身上扒下来的。
调查人员介绍,这些旧洋服装流入后,商贩将其中档次较低的用自家洗衣机简单清洗、熨烫。档次较高的,则拿到干洗店清洗,然后就加上商标,打着进口服装的招牌将这些未经任何消毒处理的服装销给消费者,有时还会加上名牌服饰商标。此外,早期也不乏商贩对旧服装不进行任何处理就出售给顾客的情况。
“洋垃圾”产业利润有多大?
对于国内走私商而言,出售“洋垃圾”,可以赚取高达数倍的利润。同时,分拣人力成本低,也是这些人赚取暴利的另一要素。
与香港的海上距离仅115公里的广东省陆丰市南部的碣石镇,是我国境内最大的“洋垃圾”服装集散地,这些服装多经此中转后销往全国各地。
碣石镇经济基础薄弱,加工销售旧服装启动资金少、技术要求低、需求稳定,因此当地大量闲散劳动力以此谋生,逐渐形成全国闻名的“专业”市场。
2009年央视记者暗访了广东省陆丰市碣石镇洋垃圾服装市场,当时冒着生命危险,在河水中躲藏半个多小时才逃过了不法业主的报复。
之后当地的服装黑产业虽然屡次被媒体曝光,并受到多轮清理整顿,但即使在这样的高压打击下,碣石镇明目张胆经营的店铺仍不在少数。
在碣石镇,店铺老板从中转地拿货时,好点的按件批发,差点的就“论斤称”,一般1块钱1斤,几乎不需要成本,利润空间很大。拿到货后首先做的是分门别类。接着,他们用板刷和去污剂把衣服上一些较为明显的污渍刷掉,然后进行补纽扣、换商标等工序。
“洋垃圾”走私的利润也可谓惊人。据人民日报此前报道,境外百余美元一吨的“洋垃圾”,通过伪报品名、伪装货物、伪造单证等手段走私入境后,再进行分拣加工,可以产生10倍、甚至更高的利润。
“洋垃圾”服装的危害
医学专家称,这些走私旧衣物含有大量致病病原体,抵抗力弱的人如果接触到这些病原体,极易造成肠道、呼吸道等方面的疾病,严重危害公共卫生安全。
福建省纤维检验局曾对媒体暗访取得的“洋垃圾”服装参考有关检测方法进行了微生物检测。
结果发现:与普通存放的新衣服相比,洋垃圾服装含有明显较多的细菌。其中有一件衣服的细菌数超过了5600个,另外两件也都超过了1200个,而普通的新衣服上细菌数只有200个左右。
据有关文献介绍,这些服装还可能带有结核杆菌、鼠疫、霍乱等各种疾病传染源,有些病菌存在引发大面积疫情的严重危害,危及人类健康。而某些致病菌是无法通过一般的洗涤方法来彻底杀灭的。
由于大多是日韩的衣物,在款式设计上比较新颖,备受年轻人青睐,90后大学生是“洋垃圾”翻新后的所谓“外贸尾单”服装购买的主力军。受年轻人欢迎是这些店铺“长盛不衰”的一大原因。
链接
怎样鉴别洋垃圾?
第1步:衣服独一件,没有同款其他号。洋垃圾服装款式一般都是以单件出现,很少有相同的款式和规格,卖家库存数量基本都是一。如果同款衣服不止一件,基本就可以判断不是洋垃圾了。(设计师定制除外)
第2步:商标显旧,主标和洗标卷曲、发黄。洋垃圾服装因为被长期穿过,洗过很多次,所以商标会卷曲、松斜、发黄发旧,规格、号码模糊不清。很多网上卖的外贸衣服的商标会被剪掉后出售,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剪标。
第3步:看关键位的新旧,如肘部、领口等。洋垃圾衣服被穿过,腋下和肘部因为经常会弯折,所以很容易产生褶子;洋垃圾衣服的领口因为经常会和脖子摩擦,所以会有很明显的穿过的痕迹,比如发黄、有光泽等。如果是毛衣,则要看是否有起球,有很多球球的毛衣可以肯定是被穿过。
第4步:拆封后闻是否有异味产生。这类衣服很多商家都不会去进行彻底清洗。首先他们怕麻烦,其次就是怕这些衣服会感染到自己。